疟疾现状、挑战与终结机遇:从抗药性到防控策略的深度解析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3.7
编辑推荐:
推荐
疟疾仍是热带地区重大健康威胁,2023 年全球约 2.63 亿病例、59.7 万死亡,且疟原虫对青蒿素等一线药物耐药性加剧。研究探讨抗药性机制、媒介控制挑战及疫苗应用,强调需整合药物保护、疫苗接种与跨部门协作,为终结疟疾提供科学路径。
论文解读
在热带地区的广袤土地上,一种由疟原虫(Plasmodium)引发的古老疾病 —— 疟疾,至今仍像挥之不去的阴影,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如重锤般敲击着人们的心:2023 年,全球疟疾病例约达 2.63 亿例,发病率为每 10 万人中 60.4 例,较前一年增加了 1100 万例;死亡人数估计为 59.7 万,死亡率为每 10 万人中 13.7 例,其中非洲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更令人担忧的是,疟原虫对常用抗疟药物的耐药性如瘟疫般蔓延,尤其是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和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它们不仅导致了最多、最严重的病例,还产生了最强的抗药性。青蒿素(artemisinins)及其与青蒿素联合疗法(ACT)中的伙伴药物,作为 WHO 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其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以及磺胺多辛 - 乙胺嘧啶(SP)在孕妇疟疾间歇预防治疗(IPTp)中耐药性的问题,正严重威胁着疟疾的监测和消除工作。与此同时,病媒控制这一疟疾预防的基石,也因杀虫剂耐药性和适应城市环境的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的传播而效力渐减。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
意大利卫生部卫生预防、研究和紧急情况司(Department of Health Prevention, Research and Emergencies, Italian Ministry of Health)的研究人员 Antonio Vitiello 和 Andrea Zovi 开展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上。该研究深入剖析了疟疾抗药性的现状、挑战与机遇,旨在为全球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指导。
主要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整合全球疟疾防控的实践案例,结合疟原虫抗药性相关基因(如 K13、Pfmdr1、Pfcrt 等)的突变研究及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综合探讨疟疾防控的多维度策略。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疟疾监测数据及抗药性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
疟疾流行现状与抗药性特征通过对 WHO 最新数据的分析发现,疟疾在热带地区的流行态势依然严峻,抗药性已成为防控的主要障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均出现了抗药性,其中恶性疟原虫的特定耐药株可侵入包括大脑在内的多个器官,导致严重后果。疟原虫的抗药性与自身内在遗传因素密切相关,K13、Pfmdr1、Pfcrt 等多个基因的单、双或四重突变使其能够抵抗抗疟药物,这些突变在不同的疟原虫种群中被识别,且因其赋予耐药性而易于传播。
病媒控制面临的新挑战常用杀虫剂(尤其是拟除虫菊酯类)的耐药性降低了长效杀虫网和室内残留喷洒在许多流行地区的效果。同时,斯氏按蚊在非洲城市中心的扩张构成了新威胁,该物种在人造水容器中繁殖旺盛,且对传统控制策略具有抗性。
疫苗接种的重要作用与策略WHO 于 2023 年 10 月更新了疟疾疫苗推荐,适用于 RTS,S/AS01 和 R21/Matrix-M 疟疾疫苗,建议在中高传播地区优先为儿童接种,低传播地区可根据国家整体防控策略等因素考虑接种。疫苗接种应作为整体疟疾控制策略的一部分。
全球疟疾消除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过去九年,多个国家(如斯里兰卡、中国、佛得角等)通过坚定的政治承诺、强大的监测系统和综合病媒控制策略,成功获得 WHO 无疟疾认证。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即使在历史流行地区,消除疟疾也是可行的,凸显了持续投资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与讨论
疟疾抗药性的广泛存在和病媒控制的挑战使全球疟疾防控面临巨大压力,但疫苗的应用和部分国家消除疟疾的成功经验带来了希望。研究强调,保护青蒿素类药物的疗效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优先事项,需加强抗药性生物标志物评估和治疗效果研究,以识别耐药疟原虫并了解其耐药程度和范围。同时,应整合疫苗接种、病媒控制和跨部门协作,制定因地制宜的防控策略。这些发现为全球疟疾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终结疟疾这一全球目标的实现,尤其对欠发达国家的疟疾防控具有关键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