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封秦襄公为诸侯,并把岐山以西之地赐给了秦襄公。栒邑从此时便为秦所有。在秦人的土地上,后来不断上演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话剧。
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进一步变法,迁都咸阳,在全国设了41个县,栒为周之邑,秦的根据地之一,而且是戎狄与秦的关界重地,故置栒邑为县,开栒邑县制之端。秦时之栒邑县制,在今天的职田镇北。
那么,栒邑之名是怎么得来的?
栒邑的由来
对于栒邑之名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一说是因郇侯之封而得名(认为郇同栒);其二说是因为栒邑原而得名;其三说因当地盛产栒木而得名;其四说是因城寨乡聚而得名。还有一说,栒是邠的通用,栒邑、豳邑、邠邑都读作“宾邑”,建县时便称为栒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别与诸郡,把京师成为內史,栒邑当时就属于內史。以后历经西汉、东汉、三国,至公元226年,已无栒邑县。西晋改成邠邑县,东晋时,大夏占领,期间县废。当年公刘所创造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但留下来的历史却亘古震撼着人们对灵魂……
来源/《可爱的旬邑》
编辑/张莹
责编/张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