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干扰抑制技术(学习笔记14)

10.5 干扰抑制技术

10.5.1 干扰的产生10.5.2 干扰的来源10.5.3 电磁干扰概述10.5.4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10.5.5 抗干扰的措施总结

在利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检测环境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干扰会利用各种途径进入检测系统,这些干扰会影响到测量精度,如果干扰严重就会导致检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检测装置时就应该考虑到抗干扰措施,安装检测装置时要确保消除各种干扰,以保证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

10.5.1 干扰的产生

1.干扰

影响检测系统正常工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总和称为干扰,有时也称干扰为噪声。形成干扰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干扰源、受干扰体和干扰传播的途径,如图10-31所示。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常会遇到以下几种干扰现象: ① 传感器发送指令时,电动机无规则的转动。 ② 传感器无信号时,显示传感器控制功能的数字显示表数值不稳定跳变。 ③ 传感器工作时,输出值与实际参数所对应的信号值不相符,且误差值是随机、无规律的。 ④ 当被测参数处于稳定状态时,传感器输出的数值与被测参数所对应的信号数值的差值为一个稳定或呈周期性变化的值。 ⑤ 传感器与交流伺服系统共用同一电源的设备(如显示器等)时工作不正常。

10.5.2 干扰的来源

10.5.3 电磁干扰概述

电磁干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的电磁现象。它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通常是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的。如图10-35所示为常见的电磁干扰。

10.5.4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10.5.5 抗干扰的措施

总结

本章主要简单介绍了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号放大、信号处理和转化、信号的非线性校正。

信号的调制是利用调制信号来影响载波信号,让载波信号变化的过程,按受调制的参数不同常分为调幅、调频、调相。信号的解调是将调制信号从载波信号上提取下来的过程。

信号放大可以利用很多类型的放大电路。最常用的是比例放大器,还有电桥放大电路、线性放大器、交流放大器、隔离放大器。

计算机在处理信号时,需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使用的是A/D转换器,输出信号时需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使用的是D/A转化器。

实际测量中,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因此输出特性大部分都是非线性关系,在研究其系统特性时,需要对其进行非线性校正,常用的有数字量非线性校正和模拟量非线性校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