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者慎入,云南那些关于“蛊”的故事……

有关放蛊的传说,

大多来自云南边境,

以苗女的善于放蛊最为闻名。

而一些苗人也只是听说有放蛊这回事,

大多未亲眼目睹过。

传闻最多的是边境的野人山,

那里地形险要,峰峦叠嶂,

山上的人与外界极少接触。

直到今天,

这里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怪异的故事…

慎入

蛊毒传说

清代学者欧阳昱写的《见闻琐录》里记载了一个事件,广东某人在广西荔浦县娶妻,妻子家世代养蛊。

他发现这事儿的时候已经晚了,想走。他的妻子却偷偷将蛊虫植入他的体内,并约定必须在一年内返还,否则必死。然而可能是这蛊下得太猛了,还没等到返程,就已经发毒,生命垂危。

一次喝粥,粥中掉进去红头蜈蚣一条,不小心吃了进去,饭后便开始一顿狂吐。除了饭,饭里头还夹着一条条的蛊虫。然而这男人痊愈了,就不再受女方的牵制。

养蛊的能用这个控制男方,稍有不顺心,就在饭菜里施加助长蛊虫活动的东西,男方痛不欲生,因此“带着惧怕的心爱着”女方。这就是被传得很神的情蛊。

云南还有这样的传说

有一个贫穷的苗族青年,四处流浪去找工作,而不愿待在家里过苦日子。那一年正碰上农田欠收,极少人请雇工。有一天,他来到边境的野人山,向一户人家借宿。这人家有个美丽的女儿,看上他忠厚老实,便招他入赘,留在山上干活。每日,青年下田干活,女子在家编织。两口子的感情非常好。就这样好几年过去了,青年也渐渐忘掉了家乡。

有一天,青年正巧在田间干活,一个老和尚刚巧经过。他抬起头跟老和尚打了个招呼,便低下头继续干活。老和尚却诧异地打量着他,上前说道:“年轻人,恕我直言,你是否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啊?”“不对,我看你的脸色就知道了,你是否在这山中居住?”青年便把他离家到此,娶妻定居之事告诉了老和尚。和尚点点头,说:“我有一事相告,不过你千万要镇静,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你的妻子甚是古怪,你若不信,今晚你可假装睡着,偷看妻子在做何事,明天上午我在这儿等你。”

这青年虽然不太相信和尚的话,但还是决定偷看妻子会做些什么事。深夜,身畔的妻子似乎睡着了。当他蒙朦胧胧,正要睡去之际,听到妻子轻轻唤他数声,他假装睡着了,不予回答,妻子便坐了起来,悄悄下床。青年轻睁双眼,偷偷窥看妻子。只看妻子坐在梳妆台前梳头画眉,打扮妥当之候。脚不动,身不摇,人便飞出了窗外。青年忙起身到窗口外一看,不禁魂飞魄散。

原来外面空地有一颗大榕树,树的周围有数十颗人头在飞舞,人头上的双眼在黑暗中发出碧绿的光。青年倒回床上,因惊恐而一夜未睡。快天亮时,妻子又飞了回来。良久,青年听到妻子走出户外,不久又听到她切菜做饭的声音。等到妻子来叫他去吃早饭,他推说不饿,便飞也似的跑到田里,一看见和尚便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地请他救命。

和尚说:“我也无法救你,不过你若是想暂时离开此地,我倒有个办法。你只消说思念父母,想要返乡住一段时间,她必会答应的,不过她会与你约定一个回家的期限,期限一到,你一定要赶回来,否则性命不保。这是你最后的一线希望。”

青年无可奈何,也只能如此了。回家后,他便恳求妻子,让他回乡探望双亲。这苗女起初不答应,但禁不起他的一再请求和保证,便答应让他回家。相约以一年为限,一年之内一定要赶回来,临行时苗女送他许多金银珠宝,然后依依不舍地挥泪而别。青年在父母的家中时间过得飞快,一年的时间就快到了,双亲催促儿子赶快启程。青年想到这可能是永别,便迟迟不肯动身,直到期限逼近,才匆匆上路。到了野人山麓,呼闻雷声,接着暴风狂至,青年只得在山脚下避雨。不料雨越下越大,又引起山洪爆发,去路被阻挡了,他心急如焚。待雨稍停,便不顾一切地赶路,爬山涉水,不胜其苦。

青年正走着,乎觉腹中绞痛难忍,四肢逐渐涨大。在接近村落,摇见家门,他终于不支倒地,痛苦死去。这时,苗女也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待,她对丈夫下了蛊毒,眼看时辰将近,她拿着解药走出门探望,可是,她看到的却是丈夫的尸体。她虽然伤心,却又感到安慰,庆幸丈夫并没有辜负自己。于是她拿出毒药,在丈夫身边服毒自尽。村人见状,便在村便把两人合葬了。

蛊虫是如何制成的?

“蛊”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据记载,若是谷子存放太久,谷子表皮变成一种飞虫,这就是蛊了。在《左传》昭公元年中写道:“谷之飞,亦为蛊。”这种飞虫,应该是没有毒的。而用来害人的,是由人工培养出来的一种毒虫。

相传养蛊的在五月端午,传说中百毒俱发的时候,取各色蛇蝎蛤蟆等毒物聚在一个容器里,任其自相残杀,留下的那个,就是最毒的。养蛊人对毒物犹如侍奉皇帝,一点儿不敢怠慢,等到三年已成,便要找人试毒。中毒者首先是呕吐,然后手指开始发黑,黑得如同墨色。吃什么东西都觉不出味道来,这就算养成了。

根据《续名医类案》的记载,1729年(己酉岁),西臬抚军常安曾经办理过另外一个下蛊害人的案子。养蛊的都是妇女,传说是因为养蛊在至阴之地,不能有阳气。

这位养蛊的女人时常打听哪家富裕,便要去下毒。她自己不去,雇人去,雇了邻居家的一个老妈子去这个富人家里,假装要给孩子说媒,趁机把蛊弹射到了人家身上。不料邻居的演技太拙劣了,被人发现,扭送到了官府。

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养蛊的妇女嫁到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十九个蛊,后来她的丈夫和她一起下蛊害人讹钱,讹钱讹够了,也不给人留活口。自从嫁过来以后,统共害了六人,其中三人还活着,已有三人死亡,其中一人的尸体还是在他们家里挖出来的。

所以说“养蛊家女,最喜配他乡人为夫”,之所以养蛊女最喜欢和外地人结婚,主要是当地人都知道她养蛊,娶了她没有好日子,因此本地男轻易不娶本地养蛊女。而外地人并不知晓,等知晓了这回事情,后悔已经晚了。

蛊的种类

蛊的种类非常之多,常见的有金蚕蛊、蛇蛊、植物蛊等。

在所有的蛊中,以金蚕蛊最毒。本草纲目引用《蔡攸丛话》中说:金蚕蛊对人体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后,会吃光人的肠胃,而且它的抵抗力极强,水淹不死,火烧不死,就是用力也打它不死。

相传金蚕蛊的表皮是金色的,每天要喂它四分当归,放蛊的方法是把它的粪便放在人的食物中。

蛇蛊是在毒月毒日,即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放养长大的;

虱蛊是聚集许多虱虫制成的,若是把它吃到人腹中,它会把人的内脏吃光。

植物蛊则是由一种叫胡蔓草的草制成,叶子含有剧毒,放入人的口中,人就会七窍流血而死。

另外一种拍花放蛊,是与人握手寒暄时,由手心将蛊传过去。

传说中有许多避蛊的方法,要试验是否中了金蚕蛊,可以口嚼黑豆或啃白矾,若是觉得难吃的黑豆是香的,苦味的白矾是甜的,那就是种了金蚕蛊。

蛊的真面目

其实所谓下蛊,就是毒虫寄生,这个是有解药的。

把蛊虫植入苦主的体内,苦主就已经被蛊虫当成了寄主。蛊虫害怕某种药物,而这个药物又秘而不传,所以只有按照养蛊人的要求,把事情办完了,让她满意,她才会给你解药。蛊根据时间,有立毙蛊,三日蛊,十日蛊,三月蛊,半年蛊和一年蛊。

《除养蛊示广西通志》讲述了如何识别养蛊人,也从侧面证实了母蛊寄生的养蛊的女性,也有寄生虫寄生的特点。

养蛊人家家里桌椅都非常干净,而养蛊之人,脸一般都瘦黄,最主要的是面部有青痕。人到她家,便把手插在衣裳里,或者用手去摸头,这主要是怕来者身上的气味或者物质,对蛊虫有所触动。养蛊人家里有一股腥气,那是蛊虫分泌物质的味道。

现在是文明社会

我说了这么多会不会被当做宣扬迷信啊?

宝宝现在有点方...

上面说的这些

都是网上流传的一些故事

是否属实咱们还不得而知

大家可别想着去试试看

养些毒虫,毒草

害人之心不可有

小心伤到自己哟~

本图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历史其实很有趣,由玩转云南综合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小爱玩

玩转云南——外省人到云南旅游的掌上宝,云南人生活的百科全书。生活在云南,每10个人就有7个关注,订阅我们,了解更多资讯,或关注《玩转云南》微信号:wanzhuanyunn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