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 随珠”、“ 悬珠”、“ 垂棘”、“ 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 荧光石、 夜光石。
它是 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 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 地质运动,集聚于 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 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 黄绿、 浅蓝、 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 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 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
夜明珠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夜明珠是世界几个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时存在的一个自然、历史和文化之谜。
据史籍记,史前炎帝、神农时就已发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如“悬黎”和“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比和氏璧。当时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二人买得起。晋国曾以“垂棘之璧”为诱饵“假首与虞以代编”。楚、秦、魏等国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讨论国家大事。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则天赐与玄宗玉龙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车时,一颗名为“水珠”的夜明珠,售价亿万。宋元明时,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台湾曾被偷盗,后被破案,物归原主。元明曾派官员到斯里兰卡买到红宝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内阁曾有数块祖母绿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烛。
展开全文
天然
(1)须经光照15分钟
(2) 具有 磷光现象,既能产生夜明珠准效应者。
(3)颜色美丽,半透明,无须任何光照,即永久主动发光,并且发光能量较大。
(4) 一定要把萤石的萤光和磷光区分开来, 磷光现象是在外加光源作用,去掉后还能保持一定的发光时间。
(5)观察它的发光长度、均匀度,及半衰期,余辉长短
综观中国历史, 传世珠宝层出不穷,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广州的珠宝批发市场中,号称“夜光璧”、“夜明珠”的工艺品比比皆是,高至一两万元,低至几百元每枚。
番禺珠宝市场中,最贵的就是从“ 和氏璧”概念演化而来的如意璧,批发价格也不过几千元。记者亲见一只直径超过了5厘米、珠圆玉润的所谓“夜明珠”仅需要400元上下,经地质局检测中心检测,为 萤石打磨而成。检测中心人士认为:“古代的夜明珠说白了就是萤石。”
广东地质局珠宝检测中心的项贤彪主任认为,中国的珠宝文化既包括了真实有价值的部分,也不免有传奇与浮夸,而浮夸的部分往往被如今的商家利用,成为误导投资者、追逐利润的幌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看待。
夜明珠:夜晚能自行发光。根据这个特点,地质学家推测夜明珠是萤石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中国古人有能力开采的宝石中,只有萤石具备吸收太阳光后自行发光的特点。萤石在地质储藏中的含量较高,算不上珍贵的宝石资源。
史料记载了渣水西侧的断蛇丘这个地名,今湖北省中部地区。有地质学家据此考察,在湖北 钟祥市附近发现了大量的 金伯利岩,可产中国罕见的金刚矿(宝石名就是钻石),隋侯珠比较可能是金刚石。
这枚原石和普通石头没太大区别,经过测量原石体长12厘米,宽7.1厘米,厚5.2厘米,重1千克,是已知慈禧口含夜明珠133.3克重量的7倍。石头表面呈褐青色,有大量均匀的凹陷,硬度较高,彭先生用该石头轻轻切割玻璃器皿,能看到很大的划痕。在手电筒几秒的照射下,夜间就能明显看见绿色的光源,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据彭先生说,要是在太阳底下吸收几分钟光热,可以持续发光三天三夜,一共有三层颜色的光源,一层是绿色的,中间层是淡蓝色,最里面是白色,在黑夜里格外醒目耀眼,如同一大颗珠光宝气的翡翠,照亮整个房间
收藏以及鉴定:1868153093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