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Blocks 时间积木的基本操作和入门

TimeBlocks是一款设计超漂亮,使用方法超简单的日程、记事,任务管理三合一的手机日历软件。

本文是个人使用经验的总结,除了对界面、功能及操作方法做一些介绍外,还有一部分内容聚焦在通过App间的联动解决实际的场景问题,逐步搭建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

除了添加日程、连接iOS等功能外,其他主要功能的使用需要开启订阅模式,学习阶段大家可以先选择试用一个月。

操作篇功能布局:在日历视图中,设置、月份列表、提醒、备忘录,日历、任务、搜索、商城,分别在上下两部分,大家可以自查看。

新建日程:按住放开某个日期即可完成创建一条内容,既可以选择某一天,也可以选择连续的一段日期。

TimeBlock为我们提供了四种内容的创建,分别是日程、任务、区间、习惯。

日程、任务、区间三类内容会分别以条状、待办、双向箭头的形式在日历中显示。

与其他内容不同的是,「习惯」可以选择在是否在日历中显示。

贴纸:TimeBlocks默认提供了20种贴纸供我们选择,更多的贴纸需要购买;在这里,我用出差和培训两个元素做一下演示。

以上操作,主要是内容的录入阶段;我修改并添加了些内容,大家可以看下最终效果。

在下一小节,我们来看看TimeBlocks的连接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连接篇连接iOS日程表:除了在TimeBlocks中添加内容外,时间积木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应用连接,我本人连接了iOS日程表,并据此介绍一些使用经验。

实现连接后,可以选择哪些iOS日程表分组在TimeBlocks中显示,以及设置用哪种颜色显示。

TimeBlocks VS iOS日程表:

在连接iOS日历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TimeBlocks作为我的日历看板,在连接iOS日程表后,那我应该选择在哪里录入内容呢?

上面这个问题着实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后来从以下几点梳理了些思路:

我为什么要用TimeBlocks?期间的条状显示;日程、区办、待办、习惯在显示上的区分;贴纸效果;以上这些效果都是iOS日程表中没有的,能帮助我更好的透视未来日程。我为什么还要用iOS日历?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个体,大部分的日程、任务都和你所在的群体(公司、家庭)相关,如果能够通过订阅引入内容,那就减少了重复录入的操作,提升你的效率。

举个例子:Teambition是团队协作软件,我们可以订阅“我的任务”和“我的日程”到iOS日历中,即实现了在TimeBlocks的查看;通讯录中的生日也是iOS的内容来源。另外我相信,iOS日程表有更大的订阅和被连接场景存在,是不应该被放弃的原因。

在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后,其实是限定了两款App的使用定位:前者作为「日程看板」,后者作为「内容入口」,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为自己实现更好的日程管理。

下一篇,我们聚焦「内容入口」,看看有哪些更有意思的实用场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