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三国到现在多少年?

一、三国到现在多少年?①

三国时期开始于公元220年,彻底结束于公元280年。今年是公元2021年。所以三国时期距离现在是1741年。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有60年历史,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魏政权正式成立,到公元280东吴孙皓投降。

历史:

1、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2、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延续汉祚,史称蜀汉。

3、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4、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5、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6、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1790年。

1。夏(公元前22世纪—前17世纪)2。商(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3。周(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4。秦(公元前221-前206年)5。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6。

三国(220-280)7。晋(265-420)8。南北朝(420-589)9。 隋(581-618)10。唐(618-907)11。五代(907-960)12。

宋(960-1279)13。辽(907-1125)14。金(1115-1234)15。元(1206-1368)16。明(1368-1644)17。清(1616-1911) 距现在1790年。

1800年左右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三国时期开始于公元220年,彻底结束于公元280年。今年是公元2021年。所以三国时期距离现在是1741年。

1740年

史学界公认三国的开端是延康元年(220),这一年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并定都洛阳,东汉王朝从这时起才算是真正灭亡。在此之前不管是有多乱,东汉朝廷有多么无能,皇帝有多么卑微,任人摆布,都属于东汉。

而大家认知里从黄巾起义或者董卓进京开始的三国,其实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误将小说当作正史。毕竟《三国演义》写的实在是精彩,很多人可能《三国演义》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倒背如流,但根本没有读过《三国志》,许多历史细节也都不甚清楚。

“三国”(190年~280年)指的是三种不同的政权组织模式,以及附着其上的政治、文化、经济模式。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三国时期开始于公元220年,彻底结束于公元280年。今年是公元2021年。所以三国时期距离现在是1741年。

二、三国多少年的历史?三国时期经历了60年的历史。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开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有60年的时间。

三国有60年历史,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魏政权正式成立,到公元280东吴孙皓投降。

历史:

1、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2、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延续汉祚,史称蜀汉。

3、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4、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5、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6、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三国持续60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持续了60年的三国时期结束。

三国60年的历史.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孙吴。

三、三国历史真实资料?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四、三国的历史一共有多长时间?三国的历史也不是很长,一共就知道甲子六十年的时间。公元 220年,曹丕取代汉朝登基称帝建立魏朝,历史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公元280年,西晋大军南下扫灭东吴,三国历史才正式结束。在此之前的乱世不管天下怎么乱,都属于东汉末年的历史时间段。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五、三国演义有历史根据吗?三国演义有历史根据,根据是《三国志》,但《三国演义》仍然是小说演义。

《三国演义》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七分实三分虚。《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里面发生的主要事件都与《三国志》中记载的基本相同,但也存在虚构成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六、三国前后的历史发展?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使得各诸侯称霸一方,晋武帝死后,哥诸侯为了争夺皇位形成了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公元305年,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次年攻入长安,将惠帝毒死,另立惠帝弟弟司马炽为帝,自此晋朝大权落入司马越之手,八王之乱结束。

七、三国时代的历史意义?三国时期是个混乱的年代,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绵延了这个道理,所有的朝代都是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光鲜亮丽,繁华永驻的三国时期,便就是东吴要灭亡的象征,不过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三个势力在抢夺最终的生命权,其实每个朝代都是这样的,只不过有些朝代倾覆的很快就在短短数月,而我们可以将三国看成是一个加长版的权力争夺赛。

八、中国历史上至少存在八个三国时代?在很多人心中,三国时代只有一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不仅有汉末三国时代,还存在着其他七个三国时代。

第一个:曹魏、蜀汉、东吴(公元220年——公元263年)

汉末三国是最早的三国时代,分别是魏、蜀、吴三国。三国形成与公元220年,但实际上从公元214年刘备入益州就已经形成。三国之中,以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三分天下有其二,蜀汉、东吴两国实力加起来也赶不上魏国,但由于蜀汉、东吴也是人才济济、地理险要,才形成了40多年的三国鼎立。曹魏在公元263年灭掉了蜀国,结束了三国时代,两年后即被司马氏的晋朝取代。晋朝在公元280年灭掉了东吴,完成了统一。然而晋朝的统一没有延续多久,就又出现了新的三国时代。

第二个:成汉、晋朝、汉赵(前赵)(公元306年——公元319年)

西晋统一仅十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由此西晋走向衰弱。公元306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称帝,建立成国,即成汉;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称帝,国号为“汉”,即汉赵。新兴的成汉、汉赵与原有的晋朝呈现了三足鼎立局面。可能会有人说还有代国和前凉,然而这两个国家当时都只是晋朝所封的王,名义上还是属于晋朝。至于仇池国,实力弱小,不能影响其他国家争霸。这一鼎立局面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公元319年,前赵大将石勒发动叛乱,建立后赵,三国局面被打破。

第三个:后赵、成汉、东晋(公元329年——公元349年)

北方经历了十年的战争,石勒终于灭掉了前赵,后赵统一了中原地区。成汉夺取了南中地区。这一时期呈现的是后赵、成汉、东晋三足鼎立局面,持续了20年。其他还有东晋诸侯国前凉、代国、前燕三国。公元347年,东晋桓温大举伐成汉,尽灭其国,两年后成汉残余势力被消灭,三国鼎立局面也正式被打破。后赵也在公元351年覆灭,北方出现前燕、前秦、冉魏、段齐等割据势力。

第四个:前秦、前燕、东晋(公元352年——公元370年)

公元352年,冉魏灭亡。苻健在长安称帝,建立前秦;慕容儁抛弃东晋封的燕王,在中山称帝,建立前燕。新兴的两国与一直存在的东晋又出现了三国局面,持续18年。这一局面在公元370年被打破,苻坚攻破邺城,覆灭前燕,由此开始了东晋、前秦南北对峙局面。随后前秦灭代国、前凉,统一北方,并吞并东晋蜀地,看起来似乎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随着淝水之战的失败,前秦统一之梦玉碎,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局面。

第五个:西魏(北周)、东魏(北齐)、萧梁(南陈)(公元535年——公元577年)

东晋十六国的局面被刘宋、北魏结束。南北朝时代来临。南北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534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随即出现由高氏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氏控制的西魏,南边则是萧梁。公元550年,高氏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公元557年,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陈霸先取代萧梁,建立南陈。这一局面持续42年之久。公元577年,北周吞并北齐,北周、南陈对峙。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隋,公元589年,隋朝灭掉南陈,统一全国。在二十多年后,一个伟大的朝代出现,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时代巅峰。

第六个:北宋、辽、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115年)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周建宋,北宋成立;公元1038年,夏州节度使李元昊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在这三国之中,辽国和北宋实力强大,西夏则成为两国制衡实力的平衡器。这一局面直到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才被打破,随后金国与北宋联合灭掉辽国。公元1127年,金国灭掉辽国之后大军南下,灭掉了外强中干的北宋。

第七个:南宋、西夏、金国(公元1127年——公元1227年)

北宋灭亡后,宗室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南宋,随后迁都临安;西夏对金国称臣。南宋、西夏、金国三足鼎立。南宋和金国在初期战乱不休,南宋想光复故土,金国想统一天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彼此不能吞并对方。于公元1141年,金、宋两国在绍兴达成和议,三国之间出现了巧妙的平衡。但在金国的疆域之中,却有一股洪荒之力在不断壮大,数十年后将席卷整个亚欧大陆。

第八个:蒙古、金、南宋(公元1227年——公元1234年)

友情链接: